20年十大削球克星(女子篇)
第1楼
题目容易因此歧义,已改!感谢大家支持!
女子篇:
10、成红霞
成红霞是上世纪末中国女队最出色的两位削球手之一。尽管名气不如王辉大,更没有像王辉那样入选世锦赛团体阵容而一尝世界冠军的滋味,但是,她在两届世锦赛女单比赛中都打进了八强,而且都是负于王楠,成绩要比王辉的两次十六强稍好。从技术上来说,她不如王辉稳健韧劲足,顶突击和反攻的能力更不能与王辉媲美,但是她手上的变化能力要稍强,她的球路也更加不落套俗。
作为削球手,成红霞对付打法相同的对手肯定不如很多攻球手好,至少要费劲很多。但是,看过99年世锦赛女单十六分之一成红霞VS施婕的比赛的话,一定不会为对本人把成红霞列入女子TOP 10 持有异议。两位削球好手大战5局,打得天昏地暗,时而一板一板地在比拼削球基本功,时而一方突然来个抢攻偷袭,但这种偷袭通常又是徒劳的,对手密不透风的防守很可能还是把比赛拖回到削球本身上来。最后,进攻能力稍强的成红霞笑到了最后,而施婕则连称就要虚脱,足见比赛之艰苦惨烈。一名削球手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对“同类的杀戮”,怎能不成为“杀手”呢?!
9、柳智慧
近年来削球手进入世锦赛女单四强最好的机会出现在99年世锦赛上,代表德国出战的削球手田静抽了一条好签,同一个四分之一区仅有杨影一名中国队选手,也在八强争夺战中被韩国选手柳智慧零封。而且,一旦她能够闯进四强,对手将是不擅对付削球、曾经输过给她的王楠,这样看来,田静似乎已经看到了进入决赛的希望。没有想到的是,信心爆棚的田静在争夺四强的遭遇战中1:3不敌柳智慧,女子削球继87年管建华之后再次闯入世锦赛女单四强的梦想终究没有实现。
柳智慧是90年代中后期韩国女队的掌门人,不但继承了韩国选手出色的步伐,其正手盖打弧圈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乒坛无人能出其右,正手拉下旋的水平也相当厉害,尤其是其侧身位抢拉水平极高。尽管柳智慧的反手生胶能力一般,前三板水平也常为人所诟病,但可以说,赢田静这场比赛,柳智慧是靠自己锐利的正手进攻获胜的,再次验证了对付削球往往需要用正手来解决问题这一道理。
8、王辉
与成红霞一样,削球打法的王辉本没有机会入选,但是同样是施婕“成全”了她。97年世锦赛女单第三轮,王辉削死了施捷,比分是惨不忍睹的21:15,21:2和21:8。或许我们无从得知施婕究竟是不是因为受伤的影响才导致这么大的分差,但是从能力上来说王辉真的有3:0轻取施婕的能力。
正手反胶反手正胶的王辉打法类似丁松,尽管没有丁的反拉,但是正反手都有一板威胁很大的反攻。因此,施婕与她比赛跟与成红霞比赛很不相同,感觉自己拿不出什么东西来赢王辉,靠削球得不了分,体力又不如年轻的对手好,想反攻?可那不是自己的强项,更难以突破对手本来就很不错的防守。一旦自己着急回球质量不高,对手的反攻可比自己厉害多了。在这种心态失衡的情况下,施婕犹如老鼠拉龟,惨败王辉并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
7、李楠
99年世锦赛上,天津小将李楠一战成名。还需要从预选赛打起的她进入正赛第一轮便遇到德国女队削球“三驾马车”中的何千红,对手是女单四号种子。此女打法独具一格,使用正手生胶反手反胶,喜欢反攻和玩旋转变化,加上性格外向比赛气势足,作风相当泼辣,与历来削球手总是沉闷地防守反攻的形象大相径庭,她赢过王楠、李菊两位中国女队的当家花旦以及孙晋、张怡宁等主力,成为那两年对中国队威胁最大外协会选手之一。没想到,李楠一上来就以3:1把她给灭了,为中国队扫除了夺冠路上的一大障碍。
部分人认为李楠的特长在于她的反手大力推挡。但我个人对她的正手杀伤力是相当欣赏的,甚至认为她是曹燕华之后所有直拍反胶打法里面正手最具威力的一个。因此,在跟削球手的较量中,她的正手弧圈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加上她是左手直拍,拉球常常带点往外撇的动作,球直奔对方削球手相对薄弱的正手大角度,让削球手非常难受。而且,她还有相当不错的发球技术,可以为她的抢攻创造很好的条件。而她相对较差的防守能力在削球面前根本不需要担心。不过,李楠打削球也有阴沟翻船的时候,01年全运会被范瑛逆转,那就是过分轻敌的结果。
6、杨影
96年全国锦标赛女单决赛堪称经典,王辉与杨影一攻一守一来一往,很快打到了轮换发球制,王辉连滚带爬硬是顶回了第12板,可说是精神和意志的胜利,最终王辉在决胜局16:19落后时连赢5球3:2获胜,成为童玲之后又一位拿到全国锦标赛女单冠军的削球手。
但是,瑕不掩瑜,杨影作为对付削球的高手确是无疑的。在她跟王辉的多次公开交手中,也就输了那一次。杨影克制削球打法的关键武器也是她的正手正胶小弧圈,削球手接正胶的拉球和突击,明显不如接反胶弧圈有数,位置习惯性地太过靠后,造成削球的时候经常是弯腰伸手够着去削,旋转质量便受到影响,回球容易偏高,造成被扣杀的机会,而且一旦心存畏惧,失误也就增多了。杨影正是充分利用了削球手前后步法通常比左右步法差的特点,在跟削球手的比赛中经常利用长短不一的小弧圈来前后调动对手的步法,结合扣杀,这种知己知彼的战术使得她在对付削球手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
5、邓亚萍
97全国俱乐部比赛是邓亚萍的收山之作。在女单决赛上,她以0:3不敌王辉,未能在自己最后一个比赛夺冠,也算是其运动生涯一个小小的遗憾吧。不过,当时邓亚萍已经停止训练一段时间了,能够战胜王楠等人闯入决赛已属不易,更何况,这仅仅是她首次负于王辉,就在此不久之前的八运会女单决赛上,邓亚萍就是战胜王辉夺冠的。
可能有人说邓亚萍身材不够,正手弧圈威力也一般,所以打削球并不占便宜。此话并不假,与高军、张怡宁等相比,邓亚萍打削球确实不算很轻松。但是,对付削球,你有你的招,她有她的法。邓亚萍跟削球手交手的时候打得格外耐心,始终贯彻拉吊结合、软硬兼施的战术,能够以更加顽强的毅力磨垮削球打法的对手,加上她有一板虚虚实实的放断球的技术,经常让削球手措手不及。这也就是邓亚萍从来极少输给削球手的重要法宝。
4、牛剑锋
尽管05年亚锦赛女团半决赛因为伤病影响状态而负于金景蛾,导致中国队未能进入决赛,成为了那届比赛中国队遭遇“滑铁卢”的“败军之将”,但是,牛剑锋打削球能力之强是公认的,国际乒联官方网站就曾在04年多哈世锦赛中赋予她“削球克星”的称号。
在对阵削球手的比赛中,变换比赛节奏相当重要,有时候需要打出快球,有时候需要强力的上旋球,而牛剑锋的正反手两面弧圈都具备这样的能力。她的弧圈球旋转之强,连男乒主教练刘国梁都竖起大拇指给与夸奖,称之打到拍子上都会“震”。因此,牛剑锋让在跟削球手的比赛中喜欢拉出旋转非常强烈的高吊弧圈球来让削球手犯错,对手在她的强烈弧圈球之下经常控制不住削球的弧线,回球容易偏高,给她抓住机会冲杀得手。更难得的是,牛剑锋的反手也能拉起对方削过来的重下旋,而并不完全依赖正手,这使得她有足够的时间来捕抓战机。当然,牛剑锋也从来不缺对付削球打法必要的耐心和判断力。
3、陈静
或许陈静算不上打削球TOP 1 的选手,但是她肯定是对付削球的时候最为赏心悦目的一个。看过2000年世锦赛中国台北队与德国队的比赛的人,可能都会持我这样的观点。那次比赛,陈静连斩对方施婕和何千红两员大将,而且都是轻取,赢得非常漂亮,简直可以说是让对手心服口服。在这两场攻削大战中,陈静表现出来的对付削球的功底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正手冲不但力量大旋转强,对方尤其是施婕反手长胶顶回来的又低又转的强烈下旋,她仍然能连续暴冲五六板,最后直到冲死对手,要知道长胶顶暴冲,削回的旋转是非常强的,对方拉球越转回过去的下旋越强烈。不但如此,陈静对付削球的办法非常多,出色的手感还让她的搓攻战术非常奏效,削球手常常被她严密的台内搓球和突然的抢冲搞的疲于奔命以及措不及防。在手风不顺的情况下,陈静的调整能力也非常强,能够利用弧圈球灵活的落点变化来寻找战机,悉尼奥运会女单四分之一比赛她与何千红一战,陈静就是在丢掉头两局的情况下,果断改变战术,变冲杀为高吊,让对手无从适应,因而反败为胜的。
要说陈静打削球的战例,还不能不提88年汉城奥运会上3:0打败苏联队布拉托娃这场球,打的布拉托娃毫无办法,三局比分都很悬殊,有一局甚至只有21:2,气的布拉托娃拿球往陈静的脸上砸。
除了87年全运会输给90年代初最优秀的削球手丁亚萍是属于过分轻敌大意之外,99年和00年的世锦赛分别爆冷不敌成红霞和俄罗斯的加宁娜,陈静都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导致战斗力锐减而失利的,一次是因为大腿拉伤,一次则是拉肚子。而在其余的比赛里面,陈静给削球手的打击都是非常大的,其中就包括89年世锦赛女团决赛赢韩国的洪顺花为中国队扩大优势,以及93年世锦赛刚刚恢复训练不久的她便接连淘汰施婕和郑源两位出色的削球大将,其对削球选手的威慑力足以证明。
2、张怡宁
若要评选目前中国女队中谁最擅长对付削球,张怡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除了07年世界杯团体赛跟韩国朴美英打到决胜局之外,其余绝大部分的比赛,她赢削球都是比较轻松的,尤其是当今女子乒坛削球地依然金景娥,简直拿张怡宁毫无办法。在笔者查阅的所有资料中,张怡宁仅仅是在刚刚出道的时候在99年德国赛上输给何千红一次,除此之外,对削球再无败绩。
张怡宁的反手防御能力无人能与之媲美,但正手的杀伤力并非太强。不过,在对付削球的时候,张怡宁超强的反手基本没有用武之地,靠的却是她相对薄弱的正手。尽管她的正手力量和旋转都一般,看起来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但是她非常善于充分利用球台的宽度来调动对手,在没有机会的时候她通常运用力量、旋转、落点不同的弧圈球来与对手相持,一旦对手削球质量不高,张怡宁的进攻就如同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往往能够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就算能够勉强防回去,张怡宁一板快似一板的进攻也能将对手逼得喘不过气来,防守体系也因此被瓦解得土崩离析。更重要的是,张怡宁在判断对方旋转的触觉上犹如她的反手防御弧圈球一样敏感,削球手再怎么施展“魔法”,都无法逃过张怡宁的“火眼金睛”,这是一个“削球杀手”必备的条件。
1、高军
环顾当今世界乒坛,无论男女子,可以发现对付削球最不费劲的就是高军。一般人对付削球必须能够连续拉住对手,那要耗费很大的体力,甚至有些选手在跟削球手打完之后手臂肌肉都发硬了。但是高军却根本不这样。君不见近年乒坛女子削球第一人金景娥同志每次都被她玩弄于鼓掌之间的情景?就连对削球没有什么办法的沈雁飞在她的带领之下都可以战胜金景娥/金福莱夺得巡回赛总决赛女双冠军,足见高军对付削球的功力之深。要知道,高军已经年近40,体能肯定不会很好,能轻松战胜削球手,靠的绝对不是力量、速度和旋转这些所谓的闯荡当今乒坛所必须的要素,而是技巧与经验。
高军出身于培养了施婕、郑源、王婷婷等多名削球高手的河北女乒,从小便拥有更多的与削球手切磋的机会,因而对削球打法的特点自然要比很多人更加了解。削球打法本身就要依靠对手对削球旋转的不适应来取得获胜机会,但在深谙削球打法精髓的高军面前,无疑有点正中下怀了。
技术上来说,本来高军的正手进攻连续性非常差,这也是她在单打上没有取得更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但对付削球却绰绰有余。尽管都是采用直拍正胶,但高军正手提拉的风格与同是直板正胶的谢超杰、杨影等迥然不同,她的球相对没有这么快和凶,但是更飘更怪,削球手非常难受。她还有一板突然性非常强的正手低球突击,命中率也很高,加上她那90年代至今女子选手无人超越的台内控制能力,构成了她打削球的“三板斧“,能够把削球手引到近台来再打回去,这对削球手来说是非常致命的。看似“三板斧”,但至今还没有任何削球手能够破解。在笔者看来,20年来女子乒坛对付削球的第一人非她莫属。
[ 本帖最后由 立秋 于 2008-11-5 23:18 编辑 ]
第2楼
二十年来最不怕削球的,女的里面不是别人,是玄静和。
施捷就是栽到她手下的。
我们几乎所有防守打法,除掉齐宝华能偶然爆冷,其他人见她就完蛋。
第3楼
瓜瓜说得没错,玄静和,梁英子包括后来的柳智慧,打削球都很强的。中国选手里曹燕华,焦志敏,刘伟对削球的胜率都很高。
第4楼
应该有玄静和
第5楼
高军在现役时代打削球难说的很,更不要说把什么削球拿出来跟削球说话了,搞笑呢?
施婕赢乔红那次高军输给谁了?瓜瓜忘了。
高军后期代表美国打削球好,是好在她心态放松,随便儿玩儿呗,打到哪里算。
但是说真要是金景娥这样儿的大家拼老命打的话,其实除了几个顶尖选手,比如张怡宁这样的,可能现在邓亚萍当打或者杨影,或者其实王楠那个球路也是很克制削球的(她也就是不练球手软的时候怕削球),还有郭跃,再有要排可能还真就是彭绕这种了,因为剩下的正手都很弱。
把高军排成削球克星那完全属于胡说八道。高军的球路打两面弧圈反而比较对路。特别是反手有球的两面弧圈。
第6楼
楼上的对彭陆洋没有入选有点吃醋了吧?
我看曹甄打削球就不错,案现在中外这几个削球在正式比赛中没有一个赢过她. 她力量和步法是差点, 可是对方进攻能力不强的也是个控制局面的高手.
第7楼
高军那一届输给了陈静,得了第三,高军的对削球优势是建立在对手对她的不适应上的,本身她的拉攻和搓功实力并没有超出前辈戴丽丽,李慧芬的水平。高军最好的技术是发球和推挡,正手很一般。
第8楼
没想到女子里面这么多打胶粒的...
第9楼
楼上看球多少年了?
PS:弱问一下,李惠芬除了反手外是打搓攻为主的吧?
第10楼
李惠芬是有突击的,她的球可比高军别扭,其实啊,看打削球就是看到了关键时刻敢不敢下手。
觉得李惠芬如果不马虎大意,削球不那么容易赢她,当时的削球可非常多。
管建华丁什么什么李隽儿一大帮削球呢,施婕那种都进不了国家队就说明了问题的。
那会儿拿全国比赛,哪次不得碰一群削球?!
说曹臻打削球不如彭陆洋,瓜瓜是有战例的,去年把范瑛她们那个队给打到快掉级的时候,最后是决胜局硬打掉的,谁都知道那种时候削球都逼到墙根儿了,瞪着俩小眼睛没别的,就剩反扑了。。。那场球非常重要,范瑛肯定拼出小命豁出命去拼小彭了。
第11楼
李楠这种当时就是因为输给那个关键的金云美才丢掉主力的,天下哪里有用推挡制约削球的?
那场球如果关键球拉中了,王楠可能就提前4年退役了呢。为啥,有李楠顶上大梁了呗。。。
别看就两分,决定命运懂不懂?!
要不说,这么个排行简直,。。。
现在怕削球主要还是削球太少,而在这种削球少的环境下,能看出两个,速度优势和正手感觉。
第12楼
在写杨影和王辉的那一段有误,王辉应该是继林美群之后拿的全国女单.童铃没有拿过全国女单,最好是个亚军,82年决赛输给了耿丽娟,就差最后一步.